兼具人文關懷和鮮活創意的公益,已經成為對新一代年輕人最好的感召。
9月2日,鄭州慈善總會聯合白象食品在新密市舉辦的“畢業了再來還”公益助學活動,成為公益創新和可持續的獨特樣本。與以往企業開展“不求回報”的公益不同,此次活動與受助學生達成了一個“畢業了再來還”的公益約定。
所謂“畢業了再來還”,不是說讓受助學生還錢、還東西,而是希望受助大學新生在畢業后,用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,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,去幫助一次別人,去做一次公益。“我們希望通過‘讓善意傳遞善意’的理念,帶動更多人今后參與到公益慈善事業中來。”鄭州慈善總會副會長王合生說。
這種創新的公益方式,不僅是社會各界對于善意的能量聚集,更重要的是推動了公益的可持續發展。網友們表示,“這種公益做法獨特,讓正能量延續”、“讓同學們都懂得去做公益,這個活動太有意義”。話題#鄭州大學生入學禮包絕了#更是在活動第二天閱讀量達2553.3萬,并登上同城熱搜第一,微博全站熱搜要聞榜第八位。
當下,公益早已不再是簡單的“捐錢救急”,而是越來越彰顯背后的人文關懷和價值觀主張。這意味著,愛心企業將更用心地深入了解受助方,采取更細致、更體貼、更具人性化和個性化的行為,更精準地滿足受助方的實際需求。
在此次活動中,白象食品特意為新密、鞏義、滎陽、登封等地的200名大學新生準備了一份裝滿體貼和驚喜的行李箱,被網友譽為“最具人情味”的“暖心助學包”。除了常見的口罩、急救包、暈車貼、耳塞、雨傘、書本等必備品之外,白象食品還加入了“坐再遠的長途車也不怕脖子酸的頸枕”、“每天半小時練出好身材的無繩跳繩”、“晚上看書學習必備的USB磁吸小臺燈”等,體現出對學生身體健康和思維開闊的無微不至的關懷。
除了白象食品,近期引發較多關注的公益案例還有騰訊的99公益日。見證騰訊“99公益日”7年發展的河南省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發展部主管李虹曾表示:“除了資金,騰訊‘99公益日’還是一個很好的展示窗口,吸引更多的社工、志愿者加入兒童希望救助。”
今年,99公益日在配捐機制、產品體系、企業聯動、公益基礎建設等四個方面都進行了全面升級,投入50億元,并把10天內的善意扶持,變成365天的細水長流。同時,騰訊還將投入10億元助力公益行業的數字化建設和慈善組織的培育發展,開放自身的產品與技術能力,為公益組織提供“數字化工具箱”,提升項目運營、善款管理、透明披露、公眾動員、社會創新等核心能力。
與白象食品的“畢業了再來還”異曲同工,騰訊在“99公益日”中推出的愛心IP“小紅花”正在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,為公益事業“細水長流”提供了創意。網友每天在騰訊公益捐贈金額、步數達到一定數量,或通過捐參會時長、閱讀時長、公益答題等方式,都能獲得小紅花。
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、社會創新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認為:“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之中,在推動實施公益項目的過程之中,也一定要把企業創新的基因融入到公益慈善項目之中。只有這樣,公益項目才能夠更具有示范效應,能更好地推動效率提升。”
從面食龍頭白象食品,到互聯網標桿騰訊,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把社會價值作為和經濟價值一樣重要的DNA,并不斷探索新的公益路徑。
